当前位置: 国联资源网 > 资讯 > 家电影音行业资讯新闻 > 莆仙戏剧作家王顺镇呼吁抢救莆仙戏

莆仙戏剧作家王顺镇呼吁抢救莆仙戏

来源:舞台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1-26   阅读量:231

   昨日,本报开通“古剧新声莆仙戏寻路当代”系列报道,讲述了莆仙戏传承陷入低谷的情况(详见《上千年莆仙戏传承陷低谷 仅一所学校教授表演艺术》)。昨日,记者专访了剧作家王顺镇先生,他见证了现代莆仙戏最辉煌的时期,也见证了莆仙戏近二十几年的没落。王顺镇认为,对于传统莆仙戏而言,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目前只在极少数高龄老艺人身上才能见到,假如这几年不抢救,莆仙戏就灭亡了。

  见证了辉煌,也见证了没落

  王顺镇今年78岁,莆田市仙游县人,目前是莆田市作协主席。1961年,王顺镇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福建省戏曲研究所,从事莆仙戏剧本的统计整理工作。1981年王顺镇被调至莆田,为莆田地区(含莆田、仙游、福清、平潭、长乐、永泰、闽清)剧目创作室负责人。

  在莆任职期间,王顺镇组织辅导的剧本《状元与乞丐》、《新亭泪》、《魂断燕山》、《秋风辞》、《鸭子丑小传》,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后改名为“曹禺奖”),其中《魂断燕山》由其执笔,属闽剧,其余四部均为莆仙戏。地级市能够在连续三届“全国优秀剧本奖”评比中有五个获奖,这个纪录目前依然未被破。

  但是,上世纪90年代初,莆仙戏却渐渐没落,王顺镇见证了这一切。他认为,莆仙戏发展迟滞,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名旦,各个身具大师级表演水平,但是90年代评职称,这些演员最多只评到中级职称。编制少、待遇与贡献不对等,让80年代的莆仙戏人才出现流失,也让年青一代的莆仙戏演员受到打击。随着老艺人步入风烛残年,便出现了人才凋零。

  当然,除了这方面的因素,莆田戏也受到了电视娱乐节目、通俗歌曲等流行文化的冲击,共同促成现在这个状态。

  曲牌可唱宋词,五乐器已近失传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曾说,“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中国文化、中国戏剧的价值”。莆仙戏被誉为“南戏活化石”,因为它的曲牌“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其中与唐宋大曲同名的有《八声甘州》等12首,与唐宋词调同名的有《浣溪沙》等81首,此外还有与金元诸宫调、南宋唱赚、宋元南戏同名的曲牌。王顺镇介绍,许多唐宋时期的词只要按莆仙戏的曲调唱出,就是古时候的原音。

  据了解,戏曲之中,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莆仙戏的后台配乐是十番八乐,共十八种乐器,但是,现在四胡、老胡、次胡、三弦、八角这些传统乐器都消失了,不再用于配乐,而以二胡、电子琴代替。更有甚者,有的戏班会直接拿录音带过去放。

  王顺镇介绍,乐器在古戏曲的表演中是不可取代的,可惜现在连艺校都不开设乐器课。目前,只有民间一些十番八乐乐队还有会这些乐器的乐手,不过都上了年纪,如果把演奏技法学习到,便能复原古音。“这些就是文化宝藏,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是不能抛弃的。”王顺镇说。

  身具功力的艺人,平均年龄超七旬

  据介绍,如今一些演员,表演很粗糙,能称为大师级的莆仙戏演员,大多数已经过世,中青年演员中基本没有。莆仙戏四大名旦的演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也是越来越衰弱,不少人只剩下“眼力”了。

  “莆仙戏的抢救性保护,只在这几年,如果那些身怀正统表演功力的老艺人一一辞世,莆仙戏就必然灭亡。”王顺镇很担忧这一天的到来。“国内甚至有专家认为‘莆仙戏已经灭亡’,这个观点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关键字: 莆仙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文标题:莆仙戏剧作家王顺镇呼吁抢救莆仙戏
本文地址 https://zixun.ibicn.com/news/d1018483.html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
责任编辑:张芳芳

发表评论

发表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