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联资源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新闻 > 凤凰变乌鸡 PE豪赌新能源一夜暴富转头空

凤凰变乌鸡 PE豪赌新能源一夜暴富转头空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间:2014-05-13   阅读量:59

  时间倒退到2009年,正值国内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风”车摇曳、旭“日”高照下,雄心满满,志怀千里的不仅仅是一干设备及开发商们,还有深浸其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众多PE/VC.

  而今,市场激变,政策收紧,企业低价竞争白热化已让国内新能源产业一夜间经历冰火两重天,这把火,不仅让实体产业界的大佬们煎熬不易,更深深灼伤了资本界的PE/VC们。

  新能源似乎已渐渐失去昔日风光,一些欲进军此间的PE/VC们选择了黯然离场,整个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融资危机。从谱写一个个一夜造富神话,到如今财富大幅缩水,业内分析认为,行业发展开始步入理性,也预示着PE对于新兴产业的态度也应随之走出非理性。

  华锐风电下跌PE财富缩水

  2011年以前,国内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春风几乎吹遍了整个PE/VC界,特别是2009年金融危机自后的那段时间,一系列行业展会及投融资论坛上最活跃的当属各路PE/VC精英。

  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1年我国新能源(以风电和光伏为主)行业披露的私募融资案例超过100起,融资金额逾27亿美元。其中,2009年到2010年期间融资规模更占据近年来总量的一半左右。

  青云创投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2009年到2010年有一半的资金都投到了新能源领域,涉及领域不仅包括产业链主环节,还涵盖各细分领域。

  彼时,产业虚热氛围也着实让众多PE/VC尝到了甜头,其中一些行业龙头上市及其所造就的一个个PE创富神话*标志性。以2010年完成IPO的华锐风电为例,其前十大股东中PE基金占据9席,其中PE界两大佬阚治东、尉文渊从中迅速累积身价近达100亿元,而第二大股东新天域投资更是收获上百倍账面回报。

  然而,伴随风电及光伏产业去年以来相继步入深度寒冬期,一切都在这一年时间里被改写。据投中集团跟踪的近一年风电、光伏两大领域多起IPO案例中,除亚玛顿以外,其他几家企业的账面退出回报率均在3、4倍左右,较之前的华锐风电(184倍)、金风科技(27倍)、无锡尚德(约13倍)的高退出回报大幅回落。

  尽管华锐风电短期回报丰厚,但2011年业绩大幅下挫近七成,至目前市值已蒸发逾600亿元,如果以其最新股价衡量,阚治东、尉文渊两大佬手持的2.1亿和7140万股截至目前已分别缩水超过59亿元和11亿元。

  对新能源“审美疲劳”

  产业的萧条已经打击了众多欲进入其中的资本积极性。据相关权威统计,2011年全年风电行业投资为829亿元,同比减少208亿元,降幅达25%。光伏投资尽管有所增长,但增幅明显减慢。

  而在PE投资领域,2011年仅有4家风电企业获得累计8733万美元的融资,同比下降72%。而2012年至今,尚未有风电企业获得VC/PE融资。光伏方面,尽管2011年融资总额达4亿美元,但2005年到2010年有24家企业实现IPO,但2011年仅为3家。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新能源领域新贵尝试IPO的热劲经常遭遇资本市场的冷眼,其中一些还背靠大树。在经历数次下调发行价格后,华能新能源于2011年5月重启赴港IPO进程,但直至其上市前一日,其发售股份仍未获得足额认购。尽管最终如愿,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捆在一起”的战略投资者支持分不开。

  “包括PE/VC在内的投资群体希望看到资本支出和回报率上有更明朗的预期,但现在来看,投资者们似乎已经对风电企业审美疲劳了”,一位国外投行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青云创投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目前也渐渐不再关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机会。国家政策空前支持,官方预测投资规模可达数万亿元,这些诱饵已经吸引众多PE/VC趋之若鹜。

  尽管目前产业发展势弱,但在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看来,未来风电、太阳能行业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她认为,风电方面除了产能过剩的风电整机制造外,一些高技术零部件如风电变流器等还是存在一定的投资空间。光伏方面,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投资趋于饱和,而具有技术优势的细分领域中则仍孕育着一定的投资机会。

  非理性繁荣

  在谈及如何看待风电一年间河东河西巨变的局面时,阚治东对媒体归结为,是政策形势及行业发展遭遇瓶颈等大环境问题。

  的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去年所遭遇的鼓励政策收紧、市场供需突变等一系列限制因素,已经大大影响了众多项目投资回报预期。过去风电项目盲目上马、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一个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在一两年,而今则需4到5年甚至更长,这显然点中了PE/VC的死穴。

  但诸如风电权威专家施鹏飞所指出的那样,新能源过去走过的盲目上马、产品低价竞争等一系列乱象背后,资本的推波助澜不容忽视。行业发展的非理性部分源自于资本逐利的非理性。

  一位PE合伙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几年投资的很多新能源项目都是打着新能源高科技的幌子,其实是拿地皮建厂房买设备投流动资金,但资本盲目跟风下没有甄别剔除这样的项目。此外,他所在的基金以前在光伏赚了不少钱,打通了整个行业链条的关系,于是定下策略深耕细作,全产业链出击。但光伏今年状况一突变,就被弄得措手不及。“所有鸡蛋在一个篮子里,那必然是一篮子全打翻。”他说。显然,这些问题并非行业大环境的问题。

  该PE合伙人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现在众多大型PE运作都是采取投管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对所投的项目后期的运行管理参与,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投管一体化PE投资新兴产业项目的非理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关键字: 新能源 , 华锐风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文标题:凤凰变乌鸡 PE豪赌新能源一夜暴富转头空
本文地址 https://zixun.ibicn.com/news/d1189856.html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
责任编辑:徐习强

发表评论

发表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