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联资源网 > 资讯 > 机械设备行业资讯新闻 > 沈阳救援机器人走红

沈阳救援机器人走红

来源:工业机器人   时间:2013-05-21   阅读量:454

  在这次四川芦山地震的救援现场,活跃着能“上天入地”的群体——他们有的长着“千里眼”,能随时起落,定点追踪,俯瞰大地;有的能迅速变形,进入危险地区,排查险情;有的拥有灵活双臂,运转自如,清理现场……这些在地震灾区“初显身手”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救援救灾机器人。

  参与四川芦山、雅安地震救援的机器人,近日已经凯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机器人在这次地震救援中充分发挥了空中搜索,以及废墟中变型探测搜救的各种优势,协助地面人员对灾情进行评估,使地震救援的效率大为提高。

  旋翼无人机:搜救、架设高压线

  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果展室里,一架旋翼无人机静静地站在那里,虽然外观看它就是一个小型直升机,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新型机器人。就在今年4月20日,当四川发生地震后,他与同伴连夜飞赴地震灾区救援。

  救援中4台旋翼无人机共排查了芦山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公里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赢得了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信任并获得高度评价。

  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徒步10公里搜救

  “雅安地震重灾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作环境也非常危险”,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国伟介绍说,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在震区实现了多种典型环境的搜索与排查,徒步10公里,实现了20余处废墟环境排查,圆满完成了芦山地震救援任务。

  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它能在废墟洞穴中进行搜救,勘察地形,传输废墟下数据。”它可以在越过各种障碍时不断变化自己的形状,一会儿呈直线形,一会儿呈三角形。“我们称它为可变形机器人,也叫"变形虫"。它可以通过红外夜视装置和拾音器等任务载荷,搜寻废墟下面的幸存者,或勘查废墟内部结构。”科研人员介绍说。

  这款变形机器人的概念是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国际上最先提出来的,其灵感来源于仿生学。当地震发生后,多种机器人可上阵救援,搜救人员可利用旋翼无人机进行昼间低空灾情侦察、夜间被困人员搜索、投放救灾物资、喷洒防疫药品等;利用“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进行了地震灾后幸存者搜索与辅助救援。

  “麻辣小龙虾”

  鲜红艳丽的庞大身躯,配以灵活多变的机械手,剪切、破碎、切割、扩张、抓取等各种粗活、细活都不在话下……乍一看,恍如变形金刚“擎天柱”现身。

  在这次芦山地震灾区,有个大型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由于手臂像龙虾的钳子,被当地人称为“麻辣小龙虾”。“龙虾”每只臂有七个自由度,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可自由升降,并模仿人的双臂进行无死角的协调及配合作业,还能实现轮、履两用驱动行驶。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抢险救援机器人,也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项目——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系列化救援工程机械产品。” 该项目承担单位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明说,该产品于2012年12月份研制下线。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时,机器人正在车间内做机构改进“手术”。得知灾情后,连夜将已经拆解和优化改进的首台救援机器人重新组装起来,奔赴灾区。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关键字: 机器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文标题:沈阳救援机器人走红
本文地址 https://zixun.ibicn.com/news/d845696.html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
责任编辑:贾伟斌

发表评论

发表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